“老”学生,撑起创新一片天

(通讯员 田静 王梦静/报道)74日上午,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寻访杰出校友”暑假社会实践团队踏上了他们的第一征程——苏州郭巷中学,拜访79级的校友何益民。据悉,校友何益民原是常熟理工学院79级物理1班的学生,曾任苏州郭巷中学书记,退休后被该学校留用,带学生搞科技创新。

 

十年文革,我成了“老”学生

 

暑假实践团一行人到达目的地,便受到了何益民老师的热情接待。一碰面,何老师就迫不及待地询问了学校的老师、领导、校园建设情况,队员们一一作答。在实践团队的成员们与何益民老师进行交谈的过程中,老师向团队成员讲述了他的求学之路。他提到在他是学生那会,由于当时经历了十年文革,恢复高考期间,自己已是大龄学生,所以特别珍惜在学校学习的机会。当时条件虽苦,但他仍坚持刻苦学习,努力专研,不断充实完善自己。

 

起初,我在乡下做了十年的民办教师,后来赶上恢复高考,就考上了这个学校,当时这个学校不叫常熟理工,是高职中专。” 他回忆道,“当然,那个年代的老师和领导非常认真负责的,正是他们严谨的教学方式、负责任的教学态度以及优越的管理能力,才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杰出学生。”同时,老师也意味深长地告诫实践团队的成员:无论自己身在哪里,一定要肯吃苦,肯付出,脚踏实地,敬业敬职,对每一件事要追求完美,才能散发出自己的光和热,成就自己,服务社会。

 

科技小成果,成就大信心

 

随后,成员们还荣幸的来到何老师的办公室进行参观。在其办公桌上,一个名为“永磁小电机实验研究平台”吸引了成员们的目光。面对成员们的热情,何老师便激动地介绍起来,“这是我今年参加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参赛作品,别看它小,它的功能可不小。其集验证电与磁相互转换、探究线圈的粗细对电流的影响、研究转速与电流的关系等于一体。”何老师继续补充道,“最特色的地方就是运用了两个磁铁进行各方面的调试与运行。”听到此,团队成员们都惊羡不已,对其的作品佩服不已。不但如此,何益民老师还为成员们演示了该模型的操作情况。“我们这次真的是大开眼界啊,原来运用理论知识可以做出这么出彩的作品。”团队成员周红军感慨道。

 

“像何老师这样,在农村中学大搞创新之类的举措会不会引起一些反对的声音呢?”面对团队成员的提问,何老师深有体会,说:“这是肯定有的,有的家长担心这会影响学习,其实不然的,我做过实验,让成绩较好的与不怎么好的学生都来参加动手创新,最后对学习的影响可以说是没有的。”何益民老师还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何老师了解到一个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但是其动手能力较强,思维也较为活跃,于是老师就把他拉过来搞模型,最后在参加的比赛中获得了江苏省一等奖,他乐呵的不行了说:“我从来没获过奖呢,这是第一次。”

 

拒绝死读书,提倡学以致用

 

“如今,我在学校的工作就是带着学生搞搞模型,研究科技创新等等。”何老师向我们讲述他如今的工作重心,“我和别的老师的教学理念不同,我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倡学以致用。我不主张学生死读书,所以像我们现在这样注重科技创新、动手实践的农村中学应该不多。”面对反对的声音,何老师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坚持着他的信念,将科技创新进行到底。

 

在整个的谈话过程中,团队成员注意到何老师多年来,一直十分注重科技的创新,曾多次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对建模颇有造诣,所谓三句话不离本行,队员们对此深有体会。

 

在返回的途中,实践团队的成员们还对这位幽默风趣、造诣颇深的何益民老师恋恋不舍,他们表示:自己一定会牢记何老师的忠告,以他为榜样,珍惜在大学学习的日子,努力奋斗,明确自己的目标,树立人生标杆,不断攀登知识高峰,成就自我。(编辑言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