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同窗情----美好的回忆

苏 月 秋


1958年8月的一天,三艘满载着我们太仓师范100多个学生和行李的轮船往苏州方向驶去。在那特定的年代,大跃进的浪潮把我们这些学生卷到了享有美誉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名城之一——苏州,也把我们这些二年级的中师生送进了一所新办的大专院校——苏州师专进行深造。那是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发展中等教育事业,多培养中学教师。

进入师专,我们与新苏、吴江、松江等师范学校来的学生混合在一起,按军事组织连、排、班编制编排。我被编排在数理专业二连三排一班。学习、锻炼、劳动基本上按部队军事化的要求进行。

每天清早,5点钟钟声一响,整齐的队伍便聚集在操场上,各连、各排、各班轮换着体育活动。为了劳卫制的及格,各连排比赛,看哪排成绩好,能放卫星,因而大家拼了命的锻炼,一次、二次,十次、百次反复地蹦、跳、甩,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特别是中学劳卫制二级要求比较高,未达目标的同学,更是起得特别早。

清晨晓星未落,钟声未敲,操场上早就有同学在练,旁边始终有要好的同学或班长组长陪伴,为了自己,也为了集体的声誉,一切劲头都使上了,无数的汗水,换来了劳卫制的通过,换来了班、排的荣誉。

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比赛中,我排总分第一,闵金鑫同学跑马拉松(42公里195公尺)的比赛成绩还破了苏州市记录,给班级带来了荣誉,给学校增添了光彩。

那阶段学习,不像原先各门课程轮换着上,同时并进,而是突击性地解析几何、微积分、三角函数等一门门单科独进地学。第一学期学习并不紧张,而劳动占了大部分时间。

说起劳动,进师专的第一学期,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劳动。先是参加京沪线从上海到苏州段的筑双轨铁路的路基劳动,全市大学生轮番进行着,那规模之宏大,场面之雄壮,令人难忘。那时没有现在的挖土、推土、起重、运输等机器,靠的全是人力。在挖泥的山坡上,铁镐、铁锹上下翻舞,人们尽快地把泥装进畚箕、箩筐;运泥的路上,更是热闹非凡,有的用扁担挑,有的用箩筐扛;大小板车拉的拉,推的推,背的背,嘴里哼唷哼唷地喊着,大家比谁拉得多,比谁跑得快,一筐筐,一车车的泥被倒上路基。筑路工地上红旗招展,彩旗飘扬,人来车往,场面热烈,群情激昂,汗水浸透了衣衫,从没有同学叫苦叫累,更没有同学退却,争着干着,青年时代的那股子干劲,那股子激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接着我们又参加了大炼钢铁的劳动,男同学大部分到办在苏高中的炼钢炉旁操作;我们女同学和一小部分小男同学在学校数理2班前的廊檐下和教室东面的小河旁磨钢炭,整一天整一天的从早晨磨到傍晚。落工了,看看同学们都像煤矿里出来的挖煤工,脸上身上都是黑的,大家都蹲在小河旁洗手、洗脸,特别是那像烟囱管的鼻子更要好好地、细心地洗洗,大家一边洗,一边又说又笑。就是这样一天天的军事化的锻炼、学习、劳动,半学期很快地过去了。

元旦前夜,学校召开庆功会,看文娱演出,热烈愉快地度过了1958年大跃进的下半年。

读书离今已隔了五十四年,现已步入古稀年代,但那时的刻苦锻炼、快速学习、忘命劳动、同学友谊、激情年华的沸腾生活,还常常在脑海中浮现,永远成了我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