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常在我心

虞锡平

 

光阴似箭,岁月如歌,打开记忆的扉页,常常在心灵的深处会不经意地激起母校生活时的一朵朵浪花:清秀的虞山、浩瀚的芦荡、严谨的师长、纯真的同学、严格的管理、师陶园畅谈、足球场驰骋、荣耀的中文911……

离开母校的日子里,母校又总是那样的隐约梦绕。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曾几何,途经常熟,想到母校看一看,却因公务忙碌而与母校擦肩而过。其实,专程回母校一次亦非难事,只是心中时时常有一种莫名的情思游动,老觉得自己功业未成有负于母校栽培,在教学上虽有张扬的教风,但为人低调的性情却造就了懒惰的行为,于是,常常事与愿违,一拖再拖,终是没有成行。今喜闻母校五十大庆,心中溢满喜悦,忆海感触便也一发不可收。

春去冬来,岁月蹉跎,许多往事会渐渐淡去,但脑海深处总有一格尘封着,就象一坛美酒,时间越久,情思越浓,那就是对母校的思念。回首十五年前的母校生活,我最想对母校表达的是:感恩常在我心。当年,我家境贫寒,带着曾经一度高考落榜的痛楚,通过复读考进母校常熟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是母校使我第一次感受到人生的自信和温暖:每月29斤的饭票补助,每周举办的系际联谊活动,每次同学间饭票的无偿援助,每回老师的促膝谈心,每年拿到奖学金后的喜悦,常使我感动不已。曾记得,两年中,我担任学党章小组长带着组员在校外做了很多好事,担任班干部时与同学真诚友好相处,考试前勤勉刻苦的彻夜复习,毕业时与同学老师依依惜别,在班主任张老师带领下齐心协力共创全国优秀班集体的辉煌。那段最单纯、最真诚、最愉悦的时光,在人的一生中,我觉得是值得回味的。尤其是母校老师身上闪现的优秀品质:张幼良老师的和善,郑天民老师的严谨,刘华民老师的正直,翟振业老师的博学……,深深地熏陶着我,也一直影响着我,直到今天。

两年的母校生活,虽然没有经历过什么浪漫的爱情,虽然学校管理严格得类似高中生涯,虽然学习考试很苦很累,但仍使我很流连,也驿动着我的心。如果说,母校给我的最大财富是什么?我要说,母校造就了我一颗感恩的心。在我学习生活困苦的时刻,国家给予我补助,母校给了我温暖,老师给了我信任,同学给了我关爱,这些怎能不使人感恩?而正是这一颗感恩的心,才促我自律,催我尽责,激我奋进。工作后,我始终坚守着在母校时立下的座右铭:感恩、尽心、自律。在物欲横流的世俗中,守住一方心灵净土,心存一份感恩之情,尽心做事,自律对己,大度大气地生活着,不也是一种成功的境界吗?

母校更培养了我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一个人需要有一点精神,一个学校更需要一种和谐发展的精神氛围。多年来,我时常会追寻起母校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那时的我们周日常常会自发去参加校外居委会实践活动,每次党章学习小组讨论总是非常热烈,宿舍值班时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校系之间的文体活动开展地有声有色,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班级和宿舍的文化氛围布置评比,每晚图书馆里同学们刻苦啃读的情景,实习时的快乐时光,以及学校严格的校风、老师严谨的教风、学生向上的学风等,无处不透显着母校这所新型高校蓬勃的活力。这种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精神文化氛围深深影响了我,使我在今天的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也得以传承和发展。

今天,点击母校的网站,向往着母校的美丽,感恩着母校的厚爱,想念着母校的同窗,自豪着母校的辉煌,关注着母校的发展,也祝福着母校的明天。

 

编者注:虞锡平,男,19698月出生,现任江苏省溧阳市旧县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溧阳市中学学科带头人,溧阳市中学语文课程改革指导中心组组长,溧阳市中语会理事会理事。1991年考入常熟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就读于中文911班,19936月毕业,在校期间被评为校优秀班干部,获一等奖学金。2002年于南京师范大学函授本科毕业,19938月至20067月,在溧阳市南渡中学任教,20068月至今在溧阳市旧县中学任教。历任班主任、年级组长、教导副主任、副校长,20068月任校长。期间,由于教育教学成绩突出,连续多年考核为优秀。2002年被评为溧阳市德育先进工作者;2004年被评为常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溧阳市教育系统岗位创新能手;2005年被评为溧阳市教科研先进个人、溧阳市第五批中学学科带头人、常州市师德模范;2007年再次被评为溧阳市第六批中学学科带头人。2007年校长考核,受到市教育局行政嘉奖。

十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多次开设市级以上研究课和讲座,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撰写的《新课改老师,您还需要什么》、《谈新课标下语文实践活动资源的有效开发》等论文获江苏省一等奖;参与编写《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课课通》、《初中语文复习指要》(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等多篇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