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清泉

王惠东

 

斗转星移,30年弹指之间,当初象牙塔里的青年如今已鬓发渐白。然而,在虞山脚下的那一段岁月却永远让我魂牵梦绕,如同汩汩清泉,在我心头涓涓流淌。恩师们的谆谆教诲、勤勤恳恳、敬职敬业的画面时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在这里,截取其中的两个镜头,与各位校友分享。

镜头一:摸底测试

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进入高校学习的我们,当初是抱着报效国家,改变国家的命运和改变自己命运的双重理想迈进当时的地区师范的。当然,老师们在历经十年动乱之后,对我们更是寄予厚望。开学之初,宗福常教授让我们每人拿出笔和纸,写出教室里我们所看到的事物的单词。在20分钟的规定时间里,我和另外两名同学因为写出了近200个单词而名列前三甲,受到恩师的肯定。第二天阅读测验时,文章中出现的一个单词New York却难倒了全班同学,我们三个也不例外,这让老师们大跌眼镜。自此以后,宗老师才真正地了解了我们这群骄子们的真实水平,授课要求也降低了很多。从教三十多年之后的我,每当想起这一幕,总是感慨万千。

堂堂英语专业的学生,竟然不知道New York,可见我们当年的实际基础是何等薄弱,可想而知,只学了些脱离生活与世隔绝的政治词汇,也可见老师们当年的失望是何等巨大。知识的殿堂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稳固的基础,理想只能是空想,抱负只是自负。

这一次的摸底,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水平。说实话,如果没有这一次摸底,我们也不会那么快就对自我有彻底的了解。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们那一个班级绝大部分同学都在毕业之后先后参加了本科或研究生的自学或脱产进修,不断提升自己的学历和学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实现着自己的理想。我本人在完成江苏教育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学业后,又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获得了硕士学位。那一次的摸底考试是激励我不断学习的动力,使我永远不敢懈怠,也永远不敢自满。

镜头二:不准谈恋爱

俞青海老师当年曾经给我们立了一条规定——“外语系的学生不准谈恋爱”。现在的同学也许难以理解,我们当时的联合学科中年龄最大的已经30多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有师生同班的,校内还有父子同班的呢!俞老师的规定宣布之后,同学中有闹红脸的,有窃窃私笑的,当然也有懵然不解的。对于那些大龄青年和已经有了家庭的同学来说,这一规定似乎是不近人情的,现在回想起来,老师的良苦用心可谓深矣!十年文革,百废待兴,人才短缺。经过拨乱反正,高考制度得到了恢复,教育刚开始走上正规,未来教育寄托在我们身上的担子有多重,当时的我们是没有足够的认识的。经过了那场浩劫,忧国忧民的老师们已经将眼光放到了10年,甚至20年以后的中国之命运上了。而我们将成为他们希望的寄托。在他们的心目中,我们应该是利用一切时间和精力,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国家的未来培养栋梁之材,实现富国强民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观念早已根植于他们的信念之中。

如今,我们也走上了讲台,继续着老师们当年的事业,践行并延续着恩师们的理想。每当想偷懒时,每当因感到不平而烦闷时,每当虚度了一天而无所作为时,每当想要退却时,恩师们殷切的眼神就会展现在眼前,就会回响在耳际,犹如芒刺在背,犹如晴空霹雳,时时激励着我们,鞭策着我们。于是,我们便又重新振作起来,忘却了一切的杂念私心,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自己虽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来,却获得了“国务院特殊津贴”,被授予江苏省教授级高级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如果说这些能算有所成就的话,其实自己是觉得很惭愧的。八千里路云和月,而今迈步从头越。值此母校校庆之际,谨以此文敬献母校,也作为对自己今后工作的激励。愿母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编者注:王惠东同志,硕士,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校长、兼任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英语教育学会会员、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评审专家组成员、徐州师范大学兼职教授。该同志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在他担任校长工作期间,学校逐步从一所农村中学发展成为无锡市重点高中、江苏省重点高中、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学校已成为包含普高教育、艺术特色教育、现代化小班教育、国际化小班教育等鲜明办学特色的江苏省品牌学校,是无锡市中招第一批次招生学校。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王惠东同志探索出“引导学生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开导学习方法,变学会为会学;指导学生实践,变学英语为用英语”的“三导三变”教学模式。他还积极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累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的论文有50多篇,主编的专业著作有20多本,主持的国家级课题有4项,省级课题有6项。并先后荣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无锡市名教师、无锡市优秀校长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