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春华秋实》偶感

钟华

 

案头展开着一本不算太薄的书,朴素的封面上浓荫密匝,是棵棵常青的松柏,还是亭亭的梧桐,间或是秋霜染就的枫林,或是已经广泛栽种在苏南沃土上的水杉……《春华秋实》这题目和画面有机吻合,给人以暇思、启迪。

    十五万字的篇幅,是部长篇小说的结构,而收集其中的数十篇校友事迹,也自然结合成风格各异、形象多姿的一连串鲜明故事,这是颇具特色的一代人的奋斗史。尽管抽象的文字材料远不能表达出他们具体而活泼的生活全貌,但滴水映日,人们仍然可以透过这一只只故事,发现他们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矫健身影,听得他们与时代脉搏合拍的脚步声,学到他们顽强拼搏求实奉献的精神风貌。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常熟高专六千多名毕业生如珍珠撒落在萌动着经济建设热潮的苏南大地上,他们以自己出色的才华放射着耀眼的光彩,苏南经济的腾飞,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和他们的贡献密切相关。

    这里所收集的任务中,有一半是高专的8081届毕业生,他们中有勇挑校长重担的程雄德、李荣其、沈荪昌、姚应昶,在学术上承先启后、大胆实践探索的汪兆龙、孔春明、袁毓林、何益民,有甘为人梯、诲人不倦的冯国瑞、赵洪文、殷杰、陈俊芬……追随着老校友们坚实有力的脚步,常熟高专届有英才,收集在书中的《羽翼渐丰正高翔》、《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母校——我成长的摇篮》等文章就分别介绍了85届数学系毕业生徐志良,87届机械系毕业生倪建清,电气系毕业生陆正华的先进事迹,他们是高专校友中的后起之秀。宋人杨备诗赞常熟为“岁岁多收常熟田”。元和塘畔的常熟高专,不正是这样一块地杰人灵岁岁多收的“常熟田”吗?

    “常熟田”的多收,在于园丁的辛勤耕耘,常熟高专努力探索主动适应苏南农村教育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办出了自己的特色,教学和管理切合农村中学和乡镇企业的需要和实际。专业文化课教学扎扎实实,学以致用。严明的纪律,严格的制度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放手使用,广泛展开“三自”活动,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活动能力……这一点,在书中几篇校友的文章中都已集中地反映了出来。

    面对着丰硕的成果,高专领导和教师并没有沉醉在丰收的喜悦里,而是不断地激励和鞭策着自己。他们正深入学习党的十四大文件,继续深化改革,锐意进取,为社会更多更快地培养各类综合性人才。在他们的精心耕耘下,“常熟田”里定会岁岁有好收成。

19921125日总第92期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