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思母校情 催我勤耕耘

范晞熊

我离开母校,已经十五个春秋了。但在母校两年的学习生活,却依然萦绕于我的脑海,难以忘怀的,是母校良好的校风、学风和老师们的亲切教诲。当初,一位校领导借用唐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说我们的学校虽是初办的,规模小,设备简陋,但我们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民教师!这充满激情的话,时常回荡在我的耳边。

1983年,担任了吴江县兴桥联中校长工作。当时。联中的全部校产是六间危房,几十副破旧课桌,还有向生产队借的两间破仓库作为教室。面对这种五、六十年代的办学条件,我没有退缩,在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援助的同时,我和全校师生一起,艰苦创业,经常参加建校的义务劳动。为了学校,我放弃了星期天的休息,有时在暑假里也为学校的事奔忙着。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兴桥联中建起了六楼六底的教学楼,学校也添置了许多新的教学设备。现在兴桥中学在盛泽农村已经是一所比较好的中学了。

我们兴桥联中虽然规模小,但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师生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我们都建立和健全了一些规章制度,常抓不懈。因此,教师的思想稳定、工作认真,学生的学习气氛浓厚,各科的教学质量也比较好。兴桥中学也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

我在联中一直任教数学主课,为提高教学质量,我在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总结。母校老师提倡的自学、讨论的方法使我得益非浅,我在教学中也加以运用,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试验读、讲、议、练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我还注意对较好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1989年,在吴江县举行的初二数学竞赛中,我校的两位学生分获第二、第三名。

盛泽的乡村工业较为发达,兴桥村在全县是名列前茅,兴桥中学学生的生活条件也非常优越。为避免因商品经济冲击出现的流生现象,我学习了先进班集体的经验,努力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指导学生确定奋斗目标,创造一种良好的班风、学风。1989年,我校有一个班级被县文教局命名为先进班集体。

我同时担任校长、班主任,又教数学主课,工作的繁忙也就可想而知了,但在母校几年的寒窗苦读,也使我习惯了紧张的生活。

我的父母、爱人和孩子都在盛泽镇上,但我一直在农村联中工作,一干就是十多年,其间困难不少,但我没有怨言,我愿意为教育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当我看到自己的学生走上领奖台,当我的学生被评为市、县三好学生,当我们联中连年被评为先进集体的时候,我感到由衷的高兴,这是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如果说那里面也有我的一份辛劳,这首先应该归功于党对我的培养,归功于母校老师对我的思想上的教育、工作能力和业务能力上的辛勤培养。

编者附语:作者为我校数学系75届毕业生,当时为吴江县兴桥中学校长,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199055日总第57期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