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山与尹山湖

巫放

 

桌子上放着老同学侯成军的旧作《秋收组曲》,刚从苏州寄来。当年发表在《新苏州报》的副刊上,至今已近五十年了。仔细吟读,就在脑海中接连浮现出了尹山湖农场的金色稻浪和青年学生的学农场景。他在几首短诗中把割稻比作“金银舞”,把捆稻比作“扎玉带”,把挑稻比作“挑金山”,把轧稻比作“滚珍珠”,最后,他说“一担新谷一担歌,谷儿歌儿堆满仓。”把我们这支学农大军丰收的喜悦直是表达无遗。“尹山湖”,这一个美丽的名字早已深深地铭刻在我们的心底,这是我们心中的“南泥湾”,每人都能写本“城南旧事”的。

尹山,其实只是一座土山,位于宝带桥东南不远处,传说中周大夫尹吉曾居住在那里。梁朝时建过崇福寺,明代洪武年间又重建过,至今仍能找到那个“木池”,据传还是圣僧永隆在重建中搬运巨木时用过的。附近还有澹台灭明的书院以及尹和靖的侨寓等遗址。尹山湖在历史上确实是一个湖泊,在1945年初实施了围湖造田工程,但1949年的一场大台风摧毁了围堤,重又变成了水乡泽国。至1956年,再次进行了抽水围垦,这才造就了近万亩的农田。1958年秋季,根据“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我们苏州师专的一大批同学,斗志昂扬地前往那里体验农活、熟悉农村、学习农民,演绎了一幕幕震撼人心的活剧。那里真是一座难得的宝藏,如侯成军所说,不但有金有银,有宝玉有珍珠,还有愉快的歌声响彻四方。听说在后来的岁月,尹山湖农场又接纳了成千上百的知识青年和五七干部。毛主席诗词有云:“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这些知青和干部一定都已成为建设新苏州的英雄的。至于我们这些1960年毕业的师专生,后来却是自称为“绿林英雄”(在苏州话里,“绿林”与“六○”谐音),因为在这一届毕业的文史有五个班,数理(包括理化)有六个班,生化有三个班,这七百来位同学分派至苏州市及其所属各县、镇,真的是遍处可寻。

尹山湖农场目前是苏州市吴中区郭巷街道的一个社区。1959年初,在农忙转入农闲后,我们班级适时地从农场移师至郭巷的一个村落里。郭巷的那条老街上,“人家尽枕河”,全是木门平屋,河边时常停泊些小船。有座三、四百年的石拱桥名叫“泰安桥”,桥身两侧镌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东接尹湖渔人网集,西连笠泽过客船来”,下联是“物阜民康受之以泰,山清水秀静而能安”。如今已划为市级保护文物。当年在桥堍只有零星的小店,算不上热闹。听说如今在老街的南面建了新街,日益繁荣,而且最近苏州绕城高速郭巷段的绿化工程已经告竣,几十种常绿和落叶的树种交替出现在这一道仿佛流动的风景线上,好不亮丽!

尹山湖已在开始退田还湖了,不久那里将形成213平方公里的水面,成为苏州新的城市“绿心”。那漫长的滨水绿廊,那水街、水码头、水上公园,还有湖水中漂起的生态岛,那个集文化、休闲、健康于一体的生态社区以及四通八达的公路与水道,它们很快地将会汇成一个特大的感叹号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苏州人把金鸡湖说成“经济湖”,把独墅湖说成“读书湖”,不知又会把与这两个湖连在一起的尹山湖唤作什么呢?有可能是“英才湖”吧!只是,以后倘有机会前去湖上泛舟时,又怎能寻觅我们曾经挥洒汗水、洋溢欢笑的所在呢?那片金色的稻浪以及那时青春的足迹都将深藏在清澄的水波中,也将深藏在我们的心底里。

(2007年6月7总第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