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1959(下)

巫放

 

小荷尖尖角

国庆十周年过后不久,即1959年的11月,学校的张寿书记调走了,调来的是原吴江县县长吕亚声。张书记和主纪先校长都是原松江地区的领导,第一学年要忙东忙西,见到他的机会太少了,对他印象不深。在他调任后,由于已回到学校,校领导和我们见面的机会多了起来。印象最深的是开大会时。开会前,我们各班往往唱歌以待,此起彼伏,气氛热烈。开会了,学生的或动或静,得看是谁作报告了。主校长比较清瘦,和善,作报告时总是面带微笑,大家开始时还是屏息谛听,惜于语言含糊,摘记时只能屡记屡弃,到后来常是台上讲得辛苦,台下话声不断。吕书记作报告则大不相同,表情较严肃,从不见他拿什么讲稿,一口普通话说得抑扬顿挫,一个大问题谈得条分缕析,非常便于听讲和摘记,有时听得出了神居然还忘了摘记。他除了重视普通话,还比较重视书法,平时鼓励大家写好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他说:“一话三字”是做老师的基本功,一定要刻苦练习。由此也激起了同学们“练兵”的热潮。

学校通过紧扣“师范”两字,加强了各项管理,突出了德智体诸方面的教育。“为人师表”的问题进一步凸现了,党团活动、班组活动也有所增加,还鼓励并组织了志愿服务,我报名去了理发室,每周一次。学生的言行规范化过程一直持续着。男生中间打扑克被列为严厉批评之列。理由是:它是玩物丧志的表现,也是好逸犯错的诱因。而女同学扮美也被纳入关怀的视线之内,例如:只有在洗头后才可以炫耀一下乌黑的披肩发。再如:最奢侈的美丽,也只有里面穿得鲜艳些,外衣必须中性色彩,所以有人曾调皮地说,这是为了突出 “领”“袖”风采,是在培养她们呢。

学习的紧张常常使人无暇他顾。“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校十分关心大家的健康状况。两届学生同时在校做操,已明摆着有困难,于是除利用一切空地外,学校还安排了轮流去校外晨跑。那时还缺乏高音扰民的概念,还认为在街巷中齐喊“一二三四”将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为此喊得特别起劲。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全力发动劳卫制体育锻炼,主要在体育课与课外活动进行。记得每次晨跑与锻炼的开头,我们排长总是头一歪,随口喊出一连串口令:“立正,稍息,向右看,向前看,报数,向右转,跑步……”他是复员军人,性格挺爽直。我们体育委员属于沉稳型,是我的高中同窗,锻炼过程较长,但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准备与收纳那些繁多的体育用具。在劳卫制锻炼中,我好像是跑步什么的没通过标准,后来依靠了代替项目,才终于获得了证章和证书,这些可作纪念的物品,如今却再也没能找到它们。

我班在“习作”课中的重头戏是搞了个歌舞剧《送肥下乡》,由两三位擅长写作的同学执笔,集合好多师生的智慧最终写成,执笔者后来都分配至家乡的文化单位工作。作曲并参演的是团支书,后来去苏州市政协工作,那位主胡手去了苏州市文联,而作为男女主角的两位歌舞者倒是全做了教师的。“小荷才露尖尖角”,这节目大约在元旦或迎春活动中预选胜出,并决定了它与话剧《明天献礼》一起代表学校去省里参赛,学校又调兵遣将,决定让第二届生化科的一名女同学替代了我班的,争取更上一层楼。《明天献礼》中也有我们班同学参演。通过不断地修改、辛苦地排练,19605月,《送肥下乡》在和一些名校、老校的艰苦较量中获奖了,剧本还发表在《江苏戏剧》上。消息传来,班级里欢声雷动。从此, 走东走西都哼起那熟悉而动听的旋律: “阳春三月风光好,堤头杨柳千万条……” 优美的歌声总是不绝于耳。不久, 带队的以及参演的一起回来了, 又是汇报, 又是总结, 忙着忙着,匆匆地忙到了实习的前夕。

(2007年920日总第409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