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同窗情----师 专 铭 记

徐 凤 葆

 

岁月无情,记忆犹新。在这衣食无忧和谐温馨欢度晚年的退休生活中,不免回忆起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两年的师专求学历程,真是刻骨铭心,历历在目。

两年在历史长河中,犹如流星闪眨,稍纵即逝;两年对我而言,决定了人生,奠定了事业!值得回忆反省。

1958年7月,我荣幸地从太仓师范选送到苏州师专学习。

一进校门,看到大楼鲜艳夺目的横幅标语——为实现年产1070万吨钢而战斗!校园里周边堆满焦炭、矿石。一看便知,学校师生已经停课,而全部参加大炼钢铁。不容分说,我们太师的新校友也立即加入进去,成为大炼钢铁的成员。

那时,学校实行军事化,训练劳动快静齐,边干活,边唱歌。由排长或团支部书记反复领唱两首歌:“时间是钢,钢就是力量,为钢而战,英雄上战场,……”“五年计划看三年,苦战三年看头年,赶上那英国用不了十五年,……。”为大炼钢铁造势助威!形成全校师生齐上阵,炼出钢铁作贡献的动人局面。

记得,在师专后院建有一座炼铁小高炉,为了早日出铁,师专的领导、教师以身作则,带头值班,和学生一道,穿了石棉衣,戴了安全帽,干劲冲天,日夜不停。经过师生日以继夜的拚搏,小高炉终于炼出了一批烧结铁。师生们兴高采烈,奔走相告,立即组织队伍,在生铁上系了红绸,敲锣打鼓,向苏州市委报喜庆祝,我们师专师生爱国热情无比高涨,为实现国家钢铁年产量作出了一份贡献,感到光荣自豪!

学生参加大炼钢铁,置身全民运动之中,得到了锻炼,从中使我们认识到钢铁的重要。毛主席说:“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个东西,就什么都好办了。”那时,新中国成立不满十年,又经过抗美援朝,国家经济正在恢复阶段。1957年,全国钢产量才535万吨,而邻国日本,超过1000万吨。毛主席高瞻远瞩,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发出号召,大炼钢铁,把钢产量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全国掀起了大炼钢铁运动。青年学生直接参加炼钢运动,意义重大。我在师专,也参加了这个运动,成为一名钢铁战士,并发到了标志,佩在胸前,感到光荣自豪。这是我在师专的第一个经历。

第二个经历是到郊区尹山湖农场支农插秧。大约在1959年的夏天,学校接到通知,要我们学生到尹山湖农场帮助插秧。我们数理一(3)班选上了,全班学生信心很高,劲头很足。因为多数来自农村,插秧劳动是会做的。我也非常高兴地参加了。那天,吃了早中饭,乘车到农场,看到有一大片的农田未插秧,我们全班40多位同学,脱掉布鞋子,挽起裤脚管,高高兴兴地下田插秧。经过5个多小时的突击,农田披上了绿装。回到学校,已是傍晚7点多钟了。虽然晚了些吃晚饭,肚子咕咕叫,但没有一点怨言,反而觉得蛮有意义。因为我们为农场作出了一点贡献!那次,我记得还在田埂的草丛里拣到了3个野鸡蛋,玩玩蛮开心的。

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数理科有个物理教师牵头办了生产云母电容器的小工厂,陆士冲同学是负责人。我被选中到喷银车间喷银。就是在云母片上均匀地喷上氯化银。这是一项细致活,要求很高,必需喷得非常紧密匀称,才能合格。由于我生在农村,自小热爱劳动,身体强,视力好,就担任了这个任务。

每天早上9点多钟,我放弃一节课时间,带了两个细心肯干的女同学做助手,到车间喷银。因为原料有毒,又手持压力很高的喷枪,喷出的气体很浓,工作人员必需戴上两层口罩,忍着气味坚持工作。我们三人密切配合:一个装片,一个拆卸,我喷银。干得很默契,喷出的云母质量很好,符合要求。

学校生产的云母电容器,陆续批量生产,为学校创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记得有一次,我不小心,一瓶已配好的氯化银溶液,弄到了我穿的棉衣的肩膀上,造成一个大污点,我只能忍着穿。

炼钢、插秧和喷银,时间虽然很短,印象却很深刻。学校恢复正常后,步入正规的学习阶段。我选的是数理科专业,以数学为主,统学政治。记得一位经验丰富的杨老师教我们代数,学的课本叫《代数与初等数学》;一位刚大学毕业的王秀珠老师教我们高等数学,一位刚大学毕业的龚耀增老师教我们物理。政治是上大课的,就是全科五个班级的学生一起到大饭厅听大课,而后,组织讨论交流。那时的青年学生很淳朴,进取性很强,深感到学习机会难得,十分珍惜,学习很好,上课晚自修出满勤,不缺席,一有时间就跑图书馆自学钻研,连星期天也都利用起来,都觉得时间很短,要把开头炼钢铁的时间补回来!

最后一个学期,学校党总支发展了一批学生党员,看到班级里有了新党员,心里很羡慕,觉得他们是我的学习榜样!我是在第二个学期“五四”青年节时候入团的,我想只要努力,入党也是可以的。

1960年3月份,面临最后一个学期,即将毕业。根据计划,学校组织我们到全专区各县乡村中学实习上课。我们小组被分配到江阴县塘头桥中学,组长是陈昌生同学,辅导老师是顾清华。我选的第一堂实习课是“代数式”。自己先备课,组织讨论修改。经过三个返复,在顾老师的指点下,全组同学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第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学校领导和听课的同学是满意的。

记得,在该校一个月的实习中,我上完了每堂数学课后,总记下一点心得体会,积累经验。

课外,还参与班级学生的文艺活动,我们排练了一个表演唱《十个新郎》。学生们很开心,关系很融洽。临走时,班级学生凑了钱买了一只小面盆(因为那时我没有脸盆)作为纪念送给我。我感激不尽,婉言谢绝。

1958年进校,1960年毕业,我们是苏州师专的首届毕业生。其中有一批同学提前到学校任教,象李国荣、章富棣就是代表。

我们这届学生,家庭经济都是很困难,床上多没有蚊帐,夏天,只好忍着蚊子叮咬。学校很关心,想了不少办法要解决蚊子叮咬问题。一次,学校通知,晚饭后拿了面盆,涂上肥皂液,集体出动,抓捕宿舍里的蚊子,连续一个星期,收到一定效果。到毕业的前一个月,学校叫我们没有蚊帐的同学交出六尺布票,学校垫付钞票,为我们做了顶蚊帐,钱到七月份发到了工资再寄回学校归还。我也是这种对象。所以我们这些穷孩子非常感激。深深体会到,学校犹如我们的亲生父母,学校为我们的成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苏州师专,我们永远铭记,终身不忘!

两年师专,学到了很多文化知识,奠定了当好中学教师的基础。提高了觉悟,坚定了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决心。在近四十年的教育生涯中,我爱生如子,对党忠诚,勤奋工作,多次被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入了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退休以后,我继续发挥余热,千方百计关心下一代,多次被评为县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获得精神和物质的奖励。我牢记党的宗旨,不忘师专培养,努力工作,在有生之年,力所能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毕生的智慧和力量!